2024-2030年种子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新闻中心     |      2024-11-17

  “粮安天下,以种为先”,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更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国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部署,种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位于农业种植产业链的最上游。种业产业链涵盖了种子的“研发育种(育)-生产加工(繁)-销售推广(推)”全过程。首先,研发育种阶段,科研人员利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及生物育种等技术,研发出能够适应多样环境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其次,生产加工阶段涉及种子的扩繁、制种与加工等多个关键环节;最终,销售推广阶段,种子将通过多种渠道销售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普通农民等用种主体。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法规政策方位:EDV制度建立和审定制度改革推动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迈向“国际化、综合化、体系化”

  回望过去,我国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15年在《种子法》中增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章,有效促进了种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派生品种可以不加任何限制地进行商业化生产,助长育种研发的急功近利和低水平重复,带来了突出的品种同质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种业发展保障制度。展望未来,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向着国际化、综合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从种业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国内保护方面均已实施国内加国际立体保护制度,为种业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保驾护航。在种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将会进一步扩大品种保护范围和环节,加大处罚和赔偿力度,有效遏制恶意模仿育种、简单修饰性育种的行为,保障原始创新权利人的利益,为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创造条件。

  (2)技术方位:“传统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智能设计育种”,技术迭代加速更新

  回望过去,“传统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智能设计育种”,育种技术创新历程经历了四阶段技术迭代。

  着眼当下,截至目前我国种企仍普遍处于由杂交育种2.0阶段向生物育种3.0阶段转变的过渡期,而从全球范围来看,种业发展已进入空前的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期,随着基因编辑、新一代测序等新型生物技术与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农业发达国家正迈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智能设计育种4.0时代。

  展望未来,四阶段技术迭代趋势不仅体现了育种技术从传统向现代化、从粗放到精准、从人工到智能化的转变,也预示着种子行业将迎来更高效、更精确、更环境友好的育种新时代。同时,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也将推动种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而提升行业门槛,未来,掌握生物技术育种体系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回望过去,现代种业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全球种业三巨头拜耳、科迪华、先正达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兼并重组是种业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手段。截至目前,行业历经了三次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具体如下:

  近年来我国种业兼并重组非常活跃,新一轮的兼并重组趋势正加速推进。展望未来,兼并重组趋势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整合,有助于种业企业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同时也推动种业向着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回望过去,转基因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加快育种进程、突破种间生殖隔离、有目的地改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竞争优势。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先在美国被批准商业化生产,此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全球快速增长。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将逐步提高,这一趋势有望改变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推动我国种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农作物种子的丰产性、稳产性、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关键农艺性状等是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的重要技术先进性指标,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收益,是其做出种子采购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因此,在关键技术指标上领先于主流竞品的种子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给种业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从我国种子行业惯例角度来看,我国种子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较晚,加之过往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品种审定渠道较少,导致种子企业的研发动力较弱或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我国的种业研发长期以国家出资的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院校为主,大量的种业科技资源和优秀的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科研院校,种子企业通过授权经营、代理销售等手段实现种子销售收入属于行业惯例。然而,核心品种自主可控是种子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可持续性的保障、立足种子行业的根基,自有品种销售收入占比系衡量种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种子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种子的选育和栽培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系统工程。同时,种子的科研周期较长,一代产品从选育、研发、推向市场到最后在市场上形成一定占有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有较强的研发育种技术实力,还要有一支稳定的素质高、能力强、育种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

  农作物种子的终端用户是广大农户,种子外观区别甚微,而其内在的不同特质,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管理制度尚待健全,伪劣产品频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农民的收成。农户对于种子品牌的认知、信任需要时间、经验及口碑的积累,而且一旦建立了对品牌、品种的信任,则在后续年度选择过程中将会持续较长时间。上述特点决定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市场认可度高、市场表现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树立是企业长年市场推广积累的成果,是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种子行业的研发周期、市场推广生命周期较长,研发育种周期涉及品种选育、改良及后续申报审定进入市场推广,历时较长,涉及工序和流程较为复杂,通常需要8-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即使在生物技术育种3.0时代、智能设计育种4.0时代,研发育种周期也通常需要5-8年时间;进入市场后,从市场认知期、快速增长期到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通常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根据市场环境及产品特性的不同影响,不同种子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所差异,一般种子产品的生命周期约为13年左右,市场表现好的产品生命周期将延长。因此,种子品种在选育、市场推广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对种子行业的生产及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周期性影响。此外,种子行业的制种面积、用种面积、种子价格、种子库存量亦呈现一定周期性波动,在种子库存量较高、用种面积调减或粮食价格低迷时,种业企业往往会调减制种面积以消化库存;在库存量较低、用种面积调增或粮食价格上涨时,种业企业往往会调增制种面积以增加库存。

  种子行业的经营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农业生产习惯等因素,农作物具有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域性状表现不同的特性,因此种业企业的品种选育是在一定生态类型区域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区域优良品性和区域生态适应性,不同产品的适宜种植区域不尽相同,即推广种植区域具有针对性。

  不同作物、同类作物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播种期、生长期、收割期,种业公司必须按照农作物的季节性自然规律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导致种业经营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农作物收割期之后、播种期之前为种业企业良种精加工季节及销售季节。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种子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1月翻身走大运,11月财源滚滚来,12月喜事连连,富贵圆满惹人羡慕的四大生肖!

  GPD Pocket 4 掌上电脑配置 / 价格公布,预售价 4999 元起

  火影 T6K 笔记本上架:R7 7745HX + RTX4070,6799 元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