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农业+新质生产力=振兴乡村

 新闻中心     |      2024-11-13

  一台手机,便能实现对万亩良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一个“小程序”,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庄稼长势、土壤墒情,大数据自动分析跟进农田管理,实现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

  在肥城市安驾庄镇,智慧农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安驾庄镇以“智慧农业”为抓手,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在田间管理、农机装备提升、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推广,推动数字化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种植不用土,番茄挂空中,植物喝着营养液,光照湿度可调节,这样“时尚”又智慧的种植模式充满科技范。

  在安驾庄镇乐汶数字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这里的番茄并不长在土里,而是一棵棵插在白色箱体内,立体垂直种植。叶子从塑料板上的圆孔中伸出来,根部则裸露在空中。1米多高的藤蔓上悬挂着一串串五彩斑斓的小番茄,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放眼望去,整个棚俨然一座“番茄工厂”。

  走进乐汶数字农业产业园,悬挂在棚内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报着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环境数据。山东乐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祖少华表示,这些数据由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节大棚内的环境参数。例如,当土壤湿度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启动水分滴灌进行补水;当温度过高时,大棚的天窗会自动打开进行降温处理。通过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农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工成本,还显著提高了果品质量。

  乐汶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成功实践只是安驾庄镇智慧果园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曹家林村蔬菜种植大棚、马家埠村鲜果种植大棚均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监测和智能调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今年以来,安驾庄镇上前村党支部书记到“一块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得益于上前村“一块田”里的气象、虫情监测站、土壤湿度传感器等各类物联网密布在地头一侧。

  此前,他还曾质疑通过物联网监测的这些数据和他积攒近20年的种地经验哪个更精准,经过近两年验证,这些监测数据不仅要比他经验更准,更让他省时、省力,两三个人就能管理村里“一块田”近1000亩地,这是他过去不敢想象的。

  “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打药,都不用操心。”“90后”种地能手汪龙在谈起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变化时更是赞不绝口。数字赋能下,点对点精准服务每一田块,为种植户提供高效、精准、优化的农情分析及管理决策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就能科学种地。

  数字农业、无人农场、远端操控,在安驾庄镇已不再遥不可及。走进洼里村无人农场,小麦、玉米收割全部实现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人员只需提前规划好路线,通过手机遥控器进行一键操作,收割、前进、转弯、调头,无人收割机都能轻松完成。整个过程无需驾驶员操作,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

  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印证着数字化改革给安驾庄镇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蝶变”,为镇10万亩耕地强势赋能,让“数字农业”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万亩汶阳田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安驾庄镇农产品直播间内,两位主播正在镜头前推介特色农产品,圆润饱满的西红柿、鲜红透亮的苹果、果大肉厚的山楂、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在主播幽默的描述下,点燃了网友们的消费热情,订单纷至沓来,“绿满望鲁山、好吃安驾庄”的金字招牌销往全国各地。

  安驾庄镇新农人代表正声情并茂地在直播间向各地网友热情推介镇蓝麦、紫麦面粉。

  最终,这场持续3小时的直播,累计吸引了近1万人次观看,带动6000多元销售额,这其中还有酥梨、辣椒、椿芽、花椒等近40种农特产品。

  据悉,安驾庄镇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打破了传统销售地域限制,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积极创新探索“平台引流+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家门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有力推动了农产品上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也为消费者带来新鲜的购物体验,让更多的外地朋友感受当地丰收的喜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线上销售农特产品额度已达150多万元。

  大数据、智能化给传统农业生产带来深刻变化,无论是春播夏管,还是秋收冬藏,安驾庄镇农业生产中都不乏“智慧因子”。如今,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场景、新业态正不断涌现,不断融入农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一幅“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安庄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