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学会公示了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拟入选名单,包括新技术10项、新产品11项、新装备10项。不久前,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棉113”百亩、千亩棉花示范亩产再创历年新高,实现了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双增长。当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思考如何更好推动农业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很有必要。
科技是农业的翅膀。从国内看,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装备强既是支撑也是标志。提高单产、优化品种、减少成本、增加效益,都需要科技。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的助力,守好农村“战略后院”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的解决方案。从国际看,国际竞争新格局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新挑战,必须把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应用摆在更突出位置。加之,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农业发展呈系统性颠覆趋势。只有在农业科技上自立自强,才能无惧外部风浪。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还不尽如人意。从创新资源分配看,“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从创新主体布局看,创新资源还是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从成果转化应用看,总体还是单项技术多、集成配套少,很多好的科技成果没有得到转化应用。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农业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同时要提高科技供给的适配性。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特点类似,涉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环节多、领域广。做好农业科技文章,突破口在融合。其中,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最基础的。要下大力气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打通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之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打破科技项目的“圈子现象”。必须坚决打破科技项目在本行业领域的机构专家内打转转的“圈子现象”,有关部门可出台差异性支持政策,通过重大项目引导,支持各领域各系统的创新主体既各有侧重又同向发力。各省份可通过梳理产业需求、征集产业科技难题、发布攻关榜单等方式,引导省内科研机构围绕区域性、特色性的产业科技问题开展科技研发,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各县域可侧重推动加强科企深度融合,加强科技与县域产业和村镇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要素与区域产业集群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