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3日电 (冉金鹭)盛夏的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菜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段时间,当地菜农们分工协作,有序进行采摘、搬运、装车,及时将新鲜的蔬菜销往各地市场。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按照“稳面、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强科技、搞加工、创品牌、重融合,以“四新”模式,持续做大做强“曾家山蔬菜”名片,探索走出了一条西部盆周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专家指导推广下,基地种植的博辣5号线号线椒、翠绿长线余斤,比老品种辣椒亩增产2000斤左右。”13日一大早,在曾家山两河口镇两河村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内,20多名菜农正忙着采收、售卖辣椒。
据了解,2020年8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朝天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高山蔬菜专家大院—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聘请14名科技专家,通过“专家大院+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两河口镇建起了120亩的山地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经多年种植试验、综合评价,成功筛选出适合曾家山种植的蔬菜新品种30余个,引选“上甘岭”和“新安902”等抗根肿病甘蓝新品种16个、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26个,示范推广抗根肿病蔬菜品种4个,强力推动了朝天区高山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蔬菜技术骨干和新农人,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示范基地也成为成果集散地和网红打卡地。
大山深处,薄雾缥缈。在海拔1500多米的两河口镇两河村蔡家嘴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甘蓝、辣椒、西红柿等高山蔬菜长势喜人。
这背后,是“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包括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的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数字化系统的有力保障。
科技支撑,高山蔬菜跑出数字化“加速度”。“朝天云蔬”平台实现了高山蔬菜全生产流程的可视化感知和数据汇聚,为种植户和专家搭建了技术服务快速通道。朝天区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的四川省首个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常年开展高山蔬菜“四新”示范,多年种植实验、综合评价,集成蔬菜集约化育苗、辣椒五改一加栽培、嫁接茄子高产高效栽培等新技术6项,形成甘蓝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1套。
三年来,“四新”成果在朝天区累计推广10000余亩,涉及蔬菜种植户1250余户,实现节本增收800余万元,为推动朝天区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新品种、新技术让高山蔬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装备也为高山蔬菜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走进曾家山蔬菜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只见院坝和仓库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农机,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也堆得满满的。
“我们中心集农资农机供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该中心负责人陈永明介绍,曾家山蔬菜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常年提供包括土地耕整、覆膜移栽、病虫飞防、蔬菜采收等在内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覆盖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年服务蔬菜种植户达1000余户,覆盖蔬菜基地10000余亩。
同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机技术发展趋势,安装40公里单轨运输线,及时引进和推广大型拖拉机、精量播种一体机、无人机等新型农机具,显著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16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冷库容积2800立方米,建成集原料进出装卸、快速预冷、机械化清洗包装、周转处理、产品检验于一体的高山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万吨,覆盖高山蔬菜产区3万余亩,降低高山蔬菜腐损率10%,延长货架期10—30天。依托冷链物流体系,实现高山蔬菜的跨区域配送,年销售额近亿元。
近段时间,两河口镇两河村的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里,行行玉米宛若青纱帐,一排排辣椒植株健壮,硕果累累,两者参差交错,长势喜人。
“‘辣椒+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具有防风抗倒、预防辣椒生理性日灼等特点,既提升辣椒商品性,又有效解决山区农民对玉米的需求,真正实现了菜粮双收,每亩可收入6000元以上。”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四川蔬菜创新团队高山蔬菜岗位专家苗明军博士介绍,“辣椒+玉米”“辣椒+大豆”“早春牛心甘蓝+越夏早熟辣椒”等4项新模式,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添色。
“过去,我们卖蔬菜,现在还卖‘生态’。”朝天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该区大力推动农旅融合,配套种植优质番茄、水果黄瓜、西甜瓜等精品果蔬品种20余个,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发展康养度假、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后备箱”经济,助推菜农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发展。(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